能源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發展報告(2017)
第一章 能源行業信用體系建設概述
2016年以來,國家能源局依托行業監管職能,積極探索、主動作為,在機制建設、制度建設、平臺建設、信息歸集應用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一、《能源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實施意見(2016~2020年)》《能源行業市場主體信用信息歸集和使用管理辦法》《能源行業市場主體信用評價工作管理辦法》等制度文件漸次出臺,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總藍圖日漸清晰,信息歸集使用的程序、要求等內容不斷明確,信用評價行為更加規范,推動能源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有序開展。
二、編制《能源行業市場主體信用數據清單(2018版)》《能源行業市場主體信用行為清單 (2018版)》《能源行業信用信息應用清單(2018版)》“三清單”,規范市場主體信用信息歸集、信用行為界定、信用信息應用。
三、組織推進電力、煤炭、油氣領域15項信用評價指標的研究制定,形成評價規范,推進信用信息評價規范化、標準化。
四、建設涵蓋“信息數據共享系統”“信用能源”門戶網站和移動客戶端三方面的能源行業信用信息平臺,實現了能源行業信用信息的歸集和發布。
五、截至2017年12月7日,能源行業信用信息平臺累計歸集數據270萬余條,并回傳國家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能源企業數據,初步實現與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數據的對接交換。
第二章各派出機構、全國能源行業協會能源行業信息體系建設情況
一、派出能源監管機構工作情況
1、山東、福建、江蘇等地方能源監管辦根據本地實際“量體”制定信用體系建設制度。
2、華北、華東能源監管局作為能源行業信用信息初始數據歸集工作試點單位,及時上傳“雙公示”數據,在綜合監管系統中開設監管問題匯總模塊,將涉及各領域的失信信息匯總并與企業許可信息關聯,推進信息歸集與使用工作銜接順暢。
3、西北能源監管局、貴州、甘肅、浙江能源監管辦建立 “雙隨機,一公開”機制,規范紅黑名單的產生和發布程序,將所轄企業全部納入信用監管范圍,建立健全市場主體的準入與退出機制。
4、南方能源監管局、甘肅能源監管辦等公布違犯許可制度的企業名單,強化信用信息在監管工作中的應用,督促整改并加大日常監管力度,對守信企業減少現場檢查頻次,依法依規開展工作。
5、東北能源監管局、河南、四川能源監管辦等單位積極開展行業信用平臺建設、信用監管等課題研究,取得一定科研成果。
二、全國性能源行業協會工作情況
1、中電聯、中電建協、煤炭工業協會等全國性能源行業協會,不斷完善信用評價規范,積極開展信用評價工作,深化行業自律,推動能源行業信用體系建設。
2、中電聯等協會率先建立信用信息平臺進行信息歸集及共享,打造網上服務窗口,實現與“信用能源”的銜接。
3、中電聯等協會利用簡報、月刊、培訓會等多種渠道、方式,宣傳能源行業信用文化,開展誠信文化的宣傳教育活動,建立了行業企業誠信文化和企業信用履約能力的聯系體系。
第三章 能源行業市場主體信用狀況分析
一、電力行業信用狀況(樣本總數:13140)
1、社會信用代碼統一情況分析注冊時間在3年以下的企業有3235家,其中已完成社會信用代碼統一工作的3119家,占比96.4%,基本實現代碼轉換;注冊時間在3~10年的企業,完成社會信用代碼統一的占比約90.1%;注冊時間在10年以上的企業,完成社會信用代碼統一的僅占比79%,社會信用代碼統一工作還需加強。
2、司法糾紛案件類型情況分析電力企業存在司法失信的394家,占比3%。其中,有履行能力拒不履行法律文書義務的283家,占比72%,問題較為突出,應引起重視。偽造證據、妨礙抗拒執行法律文書義務的23家,占比6%。
3、行政處罰分析在所涉及行政處罰的82家電力企業中,超越許可范圍從事承裝電力設施業務的31家,占比38.27%;其次,存在安全生產責任事故的13家,占比16.05%。
4、環保失信情況分析在選取的樣本中,2014年974家,占比7.4%;2015年819家,占比6.2%;2016年924家,占比7%。
從環保失信原因來看,因排放廢水、危險廢物及重金屬污染物問題失信的企業數據一直維持同一水平,因排放廢氣導致失信的企業較2016年有所增加。
5、黑名單企業分析在黑名單內769家電力企業中,由工商發起的針對吊銷營業執照企業的懲戒占比最高,達到15.9%,共123起。其次是證監會處罰、安全生產、海關失信等。
6、信用評價等級分析共抽取572家企業進行了信用評價,被評為AAA等級企業共計515家,占比約90%。但參評企業占比仍相對較少,還應提高企業的自愿參評率,更大范圍反映企業信用情況。
7、小結從以上分析來看,電力企業信用情況整體較好,失信行為主要集中在有履行能力拒不履行法律文書義務、超越許可范圍、安全生產和廢物排放等幾個方面,應加大關注和監管力度。
二、油氣行業信用狀況(樣本總數:1200)
1、社會信用代碼統一情況分析注冊時間在3年以下的企業有296家,其中已完成社會信用代碼統一的276家,占比93.4%。注冊時間在3~5年的企業378家,已完成社會信用代碼統一的337家,占比89.1%。注冊時間在10年以上的企業269家,已完成社會信用代碼統一的196家,僅占比73%。
2、生產安全情況分析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國排查出的29436處油氣輸送管道隱患中已整改完成29435處,整改率99.99%。其中,7390處重大隱患已整改完成7389處,整改率99.99%。
3、司法糾紛案件類型情況分析調取涉及油氣領域的20年歷史司法文案數據866件,合同、無因管理、不當得利糾紛的數量最多,共356件,占比41.1%,其次是勞動爭議和人事爭議,共166件,占比19.1%,兩類案件總計超過半數。
4、環保失信情況分析在選取的1200家油氣企業樣本數據中,排放廢氣類失信企業65家,占比38.6%;排放廢水和危險廢物類失信企業各為50家,分別占比29.8%;排放重金屬污染物類失信企業21家,占比1.75%。
5、信用評價等級分析2017年,對26家油氣企業進行信用評價,結果顯示,AAA級企業占比相對較低。其中AAA級企業16家,占比61.5%;AA、A級企業10家,占比38.4%。
6、小結通過針對油氣行業企業5個方面的信用分析,油氣企業的安全生產誠信正在提升,信用評價工作有待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中應控制因合同、無因管理、不當得利糾紛及勞動爭議而引起的司法失信,應重點關注因廢水、廢氣和危險廢物排放而失信的情況。
三、煤炭行業信用狀況(樣本總數:425)
1、社會信用代碼統一情況分析注冊時間在3年以下的企業55家,已全部完成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轉換。注冊時間在3~5年的企業62家,完成社會信用代碼統一的比例較低,占比33%。注冊時間在5~10 年的企業121家,完成社會信用代碼統一的92家,占比76%。注冊時間在10年以上企業187家,完成社會信用代碼統一的112家,占比60.6%。
對比來看,成立3年以上的企業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占比低于電力、石油企業。
2、環保失信情況分析2014~2016年,環保問題督辦企業和環保重點監控企業的數量基本持平。
選取425家煤炭企業的環保失信事件樣本數據,排污企業生產隱患主要以廢氣、噪聲、違法生產問題占比較大。
其中,排放廢氣污染類失信企業116家,占比27.3%;噪聲污染類失信企業85家,占比20.1%;違法生產類失信企業74家,占比17.4%。
3、司法糾紛案件類型情況分析調取煤炭領域近20年的失信類司法案件數據74473件,合同、無因管理、不當得利糾紛數量最多,共40284件,占比54%;勞動爭議和人事爭議,共11184件,占比15%。
4、信用評價等級分析112家參評煤炭企業中,信用等級達到AAA的104家,占比92.8%。
5、小結通過信用分析,煤炭企業自愿參加信用評價的意識有待提高,在經營管理中應控制因合同、無因管理、不當得利糾紛及勞動爭議而引起的司法失信,需重點關注生產經營可能存在的廢氣、噪聲、違法生產、廢水、粉塵等隱患,及時發現問題,盡早開展整改。
第四章 能源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存在的困難及問題
一、社會信用立法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最重要、最基礎的關鍵性工程。但到目前為止,我國宏觀層面立法欠缺,尚無一部全國性信用法律法規對信用信息的歸集和管理等進行明確規定,尚未形成體系化的信用法律規則。
二、從能源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的工作機制來看,盡管已建立能源信用體系領導小組、辦公室和聯系人制度,但與實際需要還存在諸多差距。上下統一、協同運轉和聯合獎懲的信用工作機制尚在探索之中,部分企業尚未建立相應的信用管理部門和具體業務工作人員,工作運轉效率相對較慢,信用績效考核制度還需要研究形成,工作運行機制有待完善。
三、目前,能源行業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合作機制初步形成,歷史數據已初步歸集,但相關信源單位的信用信息多在本系統、本行業內部封閉運行,數據流動性差,開放程度較低,部門壁壘和數據孤島現象突出。
四、信用信息在政府監管、行業自律、企業管理、聯合懲戒等方面的深度、廣度還不夠,有待加強。
五、能源行業信用評價工作盡管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評價過程有待規范、評價結果中AAA級企業過度集中的問題,需加強評價結果在政府監管、行業激勵、企業商業經營中的應用。
第五章 能源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發展展望
一、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涉及面廣、工作量大,門類眾多。
下一階段,能源行業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將著力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進一步明確各部門、各單位責任,完善相互協調配合機制。同時,以起步較早、開展較好的電力行業領域為引領,帶動其他能源行業領域信用工作共同前進。
二、圍繞規范市場運行、保障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完善信用信息歸集機制,不斷擴展信用信息歸集范圍。
2018年,還將在完成歷史信用信息數據的基礎上,通過能源行業信用信息系統平臺的接口導入和平臺錄入方式,實現實時信用信息歸集,確保到2020年,能源行業信用信息歸集覆蓋率達到95%。
同時,根據信用信息標準,從不同維度整合數據,加強與各信源單位、國家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及“信用中國”的數據共享,實現數據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增值利用,滿足各方面需求。
三、加快出臺信用信息修復、異議處理、聯合獎懲實施細則等制度,對獲取的司法、環保、安全等方面企業信用信息進行細分類、再梳理,及時形成全面、詳實的企業守信失信紀錄,組織開展能源領域失信主體專項治理,推進信用信息在行業監管、信用評價、企業管理、聯合獎懲等方面的應用。
四、推進能源行業市場主體信用評價與信用咨詢相結合試點工作,指導行業協會信用評價工作規范有序開展,做好評價機構和評價工作的監督管理,確保過程合法透明、結果公平公正,推動信用評價結果的廣泛應用。
五、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培訓和宣傳,積極培育能源行業信用文化,大力倡導誠信道德規范,弘揚積極向善、誠實守信的傳統文化和現代市場經濟的契約精神,形成崇尚誠信、踐行誠信的行業風尚,努力營造誠實、自律、守信、互信的能源行業信用環境。